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-资料免费精选

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

上汽牵手华为,智能汽车市场迎来“黄金搭档”

 在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董事长王晓秋,华为常务董事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见证下,2月21日,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与华为终端签署深度合作协议。

上汽牵手华为,智能汽车市场迎来“黄金搭档”

 从合作内容来看,双方将在产品定义、生产制造、供应链管理、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,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,共同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出行体验。

 与华为合作,是上汽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的又一举措。

 自去年7月以来,上汽便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,从管理层的密集调整到业务层面的创新探索,再到重要产品的落地,动作颇多。

 在董事长王晓秋的带领下,上汽的改革已初显成效。今年1-2月,上汽实现"开门红",终端交付达到65.9万辆,领跑行业。其中,2月整车批售29.5万辆,同比大涨41.9%。新能源车和海外市场也表现非常亮眼,1-2月,新能源累计销售14.7万,同比增长17.5%,海外市场累计销售13.7万辆,同比增长12.6%。

 2025年,上汽依然坚持"稳中求进"的总基调,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这就意味着"开放"不只是停留在业务板块和企业内部。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,整合行业资源、发挥更大优势才是有效玩法。和华为牵手,无疑是上汽在新时代持续掌控行业话语权的关键一步。

上汽选择华为,顺应时代需求

 2021年,上汽还因为"灵魂论"颇受热议,为什么四年后转身选择与华为合作,其实这并不难理解。

 首先,汽车市场变幻莫测,淘汰赛加剧。有数据显示,2023年,自动驾驶研发投入门槛从10亿级跃升至百亿级,L2+渗透率突破40%,算法迭代周期缩短至3个月。从成本角度来看,动力电池价格下降30%,但智能化单车成本上升50%,研发费用率超过5%警戒线;从市场角度来看,新势力市占率突破30%,智能座舱、车机系统成为用户购车的决策因素。这都意味着,汽车行业的格局已经悄然转向智能化。

 而从今年年初deepseek的爆火,到多家车企掀起的"智驾平权之战",标志着汽车行业"全面智能化"已进入快车道。

 时代在变,行业在变,上汽也唯有以变治变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与华为的合作,是上汽主动求变,积极"进攻"的具体体现,同时也是上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、时代发展需求,主动拥抱行业变革机遇的前瞻之举。

 其次,上汽需要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,来加速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。

上汽牵手华为,智能汽车市场迎来“黄金搭档”

 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者,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承载着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、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。2024年,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全年终端交付量高达463.9万辆,连续18年稳居"销量冠军"宝座。2025年,香港资料公开免费大全将发展"大自主"、实现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等作为战略方向,而华为在5G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,将为上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直接赋能,产生"1+1>2"的效应,有了这份助推力,上汽很可能会因此更上一层楼。

 当然,更重要的是,华为已经通过鸿蒙智行验证了技术赋能的可行性,并有了多个成功样板。比如问界M9,连续十个月问鼎50万元以上豪华SUV销冠;智界R7,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,坐稳25万元以上纯电的头把交椅。这些都显示出华为与车企在创新合作模式之下,通过相互赋能,所迸发出的强大产品力以及市场号召力。

 对上汽而言,与华为合作不是"摸着石头过河",反而更像是成功样板的再复制。按照规划,双方联合开发的车型将搭载华为ADS 3.0智驾系统与HarmonyOS 4.0智能座舱。

上汽牵手华为,智能汽车市场迎来“黄金搭档”

 但,这也并不意味着上汽会"躺平",与华为合作,不会影响上汽自主研发的步伐。

 十年里,上汽投入1500亿研发费用铸就了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"七大技术底座",包括纯电、混动、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、电驱、超混系统、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。并且在2024年国家公布的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中,上汽成为唯一一家乘用车和商用车项目均成功入选的企业。

 接下来,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效率后的上汽,将在2025年全面落地"银河"全栈3.0智能车解决方案,持续在智能化领域大展拳脚。DMH超级混动技术、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平台(VMC)等也将进一步在市场中大放异彩。

上汽牵手华为,智能汽车市场迎来“黄金搭档”

 事实上,与华为合作中,既保持自主研发投入,又通过生态合作补齐短板,这种"全栈自研+开放共创"的双轮驱动策略,无疑是当下传统车企转型的理性路径,上汽也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重塑"肉身",增加在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底气。

华为需要上汽,战术补强

 今年年初,中国汽车产业掀起"智驾平权"风,高阶智驾功能正在逐步向10万元甚至更低价位的车型下沉,智能汽车市场必定会经历一场从"少数人专享"到"全民共享"的变革。

 华为不造车,但车圈处处有华为。作为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的强大引擎,华为的鸿蒙智行目前已布局中型SUV、中大型SUV、C级车、D级车,价格覆盖23万-100万区间,但均集中在中高端市场,还不足以证明华为在汽车市场的成功。覆盖更广的10-20万市场,一定是华为接下来需要去全方位搭建智驾新版图。

 华为与上汽合作,绝对是双方优势互补,而不是重叠或者多余的。这是因为上汽有区别于其它合作伙伴的核心差异化优势。

 一是销售体量大。去年,上汽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到137万辆,同比增长30%。网友爆料称,两者合作的品牌,产品定位于年轻化市场,售价在17万至25万元间,也进一步佐证了华为想下沉主流市场的想法。上汽庞大的市场基盘能为其提供支撑,有利于其在市场上迅速铺开。

 二是上汽旗下有八大整车业务,还有完善的自研、自产零部件产业,零束、延锋、联合电子、华域汽车等等都业内闻名,且上汽在生产工艺、质量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旗下单车型开发成本降低30%,开发周期缩短20%,为华为技术能快速融入到成熟制造体系提供了保障。当然,更低的全车制造成本,也将成为华为刺入更广大市场的一把利剑,为后续"全民智驾"的梦想蓝图增添筹码。

上汽牵手华为,智能汽车市场迎来“黄金搭档”

 另外,海外市场也是上汽的一大亮点。2024年,上汽海外终端交付量达108.2万辆,2022到2024年,已连续三年出口销量都超过100万辆。其对拓展海外市场颇有经验和收获,在全球市场当中的全产业链布局、品牌与产品等体系化优势都很明显。另外,上汽还在欧洲规划了整车制造基地,预计将在2025-2026年完成选址和建设。借助上汽,华为可拓展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。

 总之,迄今为止,上汽也是华为合作的车企当中,无论是行业实力还是销量规模、尤其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当中的渗透力、影响力都最强的一个。更重要的是,双方合作并不是仓促决策,反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谋定而动,既顺应了双方的战略发展目标,也符合时代的需求。上汽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头羊,华为作为智能化领域的一方霸主,双方强强联合成为"黄金搭档",势必会对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。